目前,奶牛全混合日糧(Total Mixed Ration,TMR)飼養(yǎng)方式已成為我國大中小型牧場的主要飼養(yǎng)方式。對于牧場來說,TMR是一項系統(tǒng)工程。它不僅在奶牛分群管理、日糧結構調整等方面有要求,還要求牧場具備相應的配套硬件設備。因此,對于以散欄飼養(yǎng)、分群管理、集中擠奶為特點的現(xiàn)代化牧場,TMR飼養(yǎng)工藝便于推行,且其優(yōu)勢也會得到充分發(fā)揮;而對于采用傳統(tǒng)飼養(yǎng)方式的老舊牧場,由于牛舍結構不合理、飼喂通道過窄以及硬件設施不配套等方面的原因,導致TMR日糧的制作、投放以及奶牛采食時間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。如何因地制宜的進行合理改造,以便于推廣TMR飼養(yǎng)工藝是老舊牧場面臨的一大難題。而要解決這一難題需要面對的問題包括:
(1)草庫、精料庫、青貯窖不集中,導致TMR日糧的攪拌效果較差,機械設備的工作時間延長,磨損及油耗增加等方面得到問題;
(2)老舊牧場青貯窖多為地下或半地下窖,不利于青貯取料機的使用,而且窖口路面和窖底地面需要改造處理;
(3)老舊牧場的牛舍結構及飼喂通道的設計,無法實現(xiàn)TMR的直接投放,需要經過二次或多次搬運,導致工人工作量增加,并造成一定的浪費,以及日糧水分、混合均勻度、堆放時間過長等因素導致TMR營養(yǎng)價值下降;牧場可采用固定式TMR攪拌車,運用傳送帶結合小撒料車的方式來解決。
實現(xiàn)TMR需要的配套設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:
(1)飼料攪拌站:
無論是牽引式(或自走式)還是固定式TMR攪拌車均需要建立飼料攪拌站,要求條件如下:
――靠近干草棚,同時最好也靠近精飼料庫。
――搭建防雨遮陽棚,檐高不低于5米,棚內面積不低于300平方米,便于機械作業(yè)。
――15厘米加筋水泥地面處理,內部設有精飼料堆放區(qū)、付飼料處理及堆放區(qū)。
――部分牛場需要在攪拌站堆放青貯飼料,需要適當加大攪拌站面積。
――各種飼料組分采用人工添加或裝載機添加要考慮地面的落差。
(2)落差卸料臺:為了便于二次搬運,需要建立地上落差卸料臺,一般由傳送帶來實現(xiàn)。
(3)撒料車或牛舍儲料間:便于卸料,防雨防曬。